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
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,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,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、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。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1【甲】惠子相梁
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或谓惠子曰:“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”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,子知之乎?夫鹓鹐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鹐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
【乙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
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。庄子曰:“鯈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”惠子曰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庄子曰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”惠子曰:“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!”庄子曰:“请循其本。子曰‘汝安知鱼乐’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”
1.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
A.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
B.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住见之
C.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夫鹓雏发于南海
D.非梧桐不止 子非鱼
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(1)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【甲】【乙】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对于【甲】【乙】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,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?为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5.请你仔细研读【甲】【乙】两文,回答问题。
(1)【甲】文中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,而用故事进行比喻,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【乙】文中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,对此,你是否赞同?为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
1.D
2.(1)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,庄子去看望他。
(2)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?
3.【甲】中庄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、不慕名利的思想。【乙】文庄子认为“出游从容”的鱼儿很快乐,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。反映了庄子推崇“自然”,反对“人为”的思想。
4.示例:
欣赏庄子,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,对待周围的事物,追求天人合一,推崇自然。
欣赏惠子,因为惠子机智好辩,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,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。
5.(1)示例:这样写收到了讽刺尖锐又余味不尽的效果。体现了《庄子》语言机敏、幽默、诙谐,富有想象力的特点。
(2)示例:不同意,因为第三者的心理,不可能掩饰到滴水不漏,总有某些动作、神态可以看出。(也可表示同意,但须言之有据。)
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2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或谓惠子曰:“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”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鶵(yuān chú),子知之乎?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;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(lǐ)泉不饮。于是鸱(chī)得腐鼠,鹓雏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 (hè)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?”
【小题1】根据要求,完成下列两小题。(6分)
(1)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。(4分)
①惠子相梁 ( )
②于是惠子恐( )
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( )
④非梧桐不止( )
(2)下列各句与例句中“其”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2分)
例句:其名为鹓鶵A.其始,太医以王命聚之B.其间千二百里C.竭其庐之入D.其真无马耶?
【小题2】用“/”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。(2分)
于 是 鸱 得 腐 鼠
【小题3】翻译下列句子(4分)
(1)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?(2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(2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小题4】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?(2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答案
【小题1】(1)①做宰相 ②害怕 ③国都 ④栖息、停息 (2)C (2分)
【小题2】于 是/ 鸱/ 得 腐 鼠 (2分)
【小题3】 (1)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?(2分) (2)略 (2分)
【小题4】启迪: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,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,切不可妄加猜忌。(2分)
解析
【小题1】试题分析:(1)①相:名词作动词“做宰相”,不能理解为“互相;②恐:在这里是“害怕”的意思,不能与“恐不能成功”中的“恐(疑虑)”意思相混;③国:在这里是“国都”的意思,不能理解为“国家”; ④止:在这里是“栖息、停息”的意思,不能理解为“停止”。(2)例句:“其名为鹓鶵”中的“其”是“他的”的意思。A项中的“其”是“助词,无义,不译”;B项中的“其”是“这”的意思;C项中的“其”是“他(他们)的”的意思;D项中的“其”是“难道,表反问语气”的意思。所以这道题选C项。
【小题2】试题分析: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,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,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 ……此处隐藏1513个字……_______
4.分析“鵷鵮”“鸱”这一比喻的`妙处所在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5.试用文言文形式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,争取有创意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
1.(1)取代,代替(2)甜美
2.(1)于是惠子非常害怕,在国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。(2)发出声,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?
3.庄子:清高自守,视爵禄如”,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。惠子:利欲熏心,薄情寡义。
4.鵷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,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。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鵮,将惠子比作鸱,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,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,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。
5.(答案合理即可)示例:惠子闻之,笑曰:鵷鵮,吾非鸱也。闻子来梁,故使人索之。见子之心,其切如是,岂敢?”
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8文言文阅读(20分)
【甲】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,或谓惠子曰:“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”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鶵,子知之乎?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鶵过之,仰而视之曰:吓!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
【乙】庄子钓于濮水,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,曰:“愿以境内累矣!”庄子持竿不顾,曰:“吾闻楚有神龟,死已三千岁矣,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。此龟者,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?”二大夫曰:“宁生而曳尾涂中”。庄子曰:“往矣!吾将曳尾于涂中。”
注释:【往先】指先去表明意图。【愿以境内累矣】楚王想要那国家麻烦您了。意思是楚王想要庄子作楚相。【巾】覆盖用的丝麻织品。【笥(si)】竹箱。句中的“巾”“笥”都活用为动词,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的意思。【曳】拖着。【涂】泥。【往矣】去吧!
小题1: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(3分)
A.惠子相梁杂然相许B.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
C.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D.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
小题2: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(3分)
A.其名为鹓鶵----其如土石何
B.搜于国中三日三夜----庄子钓于濮水
C.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----辍耕之垄上
D.愿以境内累矣----域民不以封疆之界
小题3: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。(6分)
(1)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
(2)此龟者,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?
小题4:【甲】文中的“鹓鶵”“鸱”“腐鼠”各比喻什么?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?(4分)
小题5:【甲】【乙】两文中,庄子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?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?(4分)
参考答案:
小题1: B
小题2:B
小题3:(1)那鹓鶵从南海出发,飞往北海,不是梧桐树不栖息,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,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。(2)这个龟,宁愿自己死成为存留的骸骨,而处于尊贵的位置呢?还是宁愿自己活着在淤泥中拖着尾巴?
小题4: 鹓鶵比喻庄子自己;鴟比喻惠子;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。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,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无端猜忌小人的丑态。
小题5:两文中庄子用讲故事和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,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。好处:形象生动、尖锐痛快、余味无穷
小题1:
试题分析:A句中“相”一为“当宰相”一来“相互”,C句中“见”一为“相见”一为“显露”,D句“顾”一为“看”一为“拜访”,B句中“或”都是“有人”的意思。
小题2:
试题分析:A项中“其”一为代词“它”一是语气词,B项中“之”一为代词“它”一为动词“去、到”,D项中“以”一为“因”一为“凭借”,B项中“于”都是“在”的意思。
小题3:
试题分析:第一句中鸟的名称和地名直接用,不用翻译,把“非……不……”的意思理解清楚。第二句,把“宁”“留骨而贵”“曳尾涂中”解释准确。
小题4:
试题分析:看清文中文字:“惠子相梁,……庄子往见之,曰:……”,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,惠子为官,庄子不为官,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“食性”,一高贵一低俗,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。
小题5:
试题分析:从说理方法和效果上来考虑这个问题,显然,文中“鹓鶵”“鴟”皆非实说,是以物喻理,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,平添趣味,一方面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道理。
《惠子相梁》阅读答案9【甲】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 选自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【乙】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.或谓惠子曰: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鶵,子知之乎?大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鶵过之,仰而视之曰:吓!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
(选自《庄子·惠子相梁》)
18.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。(4分)
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( )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( )
⑶ 或谓惠子曰( )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( )
19.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。(4分)
⑴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
⑵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
20.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,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,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、(2分)
21.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?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。(2分)
参考答案:
18.(1)苟:苟且 (2)尔:那,那时 (3)或:有人 (4)国:国都
(答对一个给1分;共4分)
19.(1)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,见识短浅,委屈自己,降低身份,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。
(2)不是梧桐树不栖息,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,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。
(每句2分,大意对即可;共4分)
20.不求闻达于诸侯;(1分)淡薄功名利禄(1分)
21.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,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,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;运用比喻,把自己比作鹓鶵,把惠子比作鸱,把功名比作腐鼠,表现了自己的高洁。(写出任意一点,意思对即可;2分)
文档为doc格式
Copyright © 2025 学诗词网 www.92yoo.com 版权所有